深圳口岸粮食进口下降,旱情恐影响大米供应
2017-12-23 9:31:54
今年1季度深圳口岸粮食进口触底反弹,大范围旱情可能会影响大米的供应稳定。统计数据显示,2010年1季度,经深圳口岸进口粮食56.5万吨,比去年同期下降19.8_;但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385.1美元,上涨1.8_。
据了解,由于国内旱情加重,对进口粮食需求有所上升。今年以来,我国西南五省_市_和部分北方地区持续大旱,据国家防总指挥中心统计,截止3月10日,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15万亩,其中西南地区受旱面积就达7935亩;同时,北方冬麦区也初露旱象,即将到来的小麦收成可能会受影响。因此3月份粮食进口量触底反弹,为26.6万吨,环比激增1.7倍。
同时,国际粮食价格回落也刺激了粮食进口增加。受经济复苏步伐放缓、原油价格回落以及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,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走低。如,4月6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_CBOT_5月小麦收盘下跌1.25美分,收报453.5美分。海关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经深圳口岸粮食进口平均价格持续下行,3月份进口价格为每吨328.2美元,较1月份每吨459.8美元下跌了28.6_。进口价格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内粮商的进口积极性。
据业内人士分析,与我国西南省市接壤的东南亚国家如泰国、越南等也处于此次旱灾的影响范围内。位于湄公河流域中下游的越南、泰国是全球主要稻米出口国,二者的大米出口合计占到了全球出口总量的40_左右。作为东南亚最大河流的湄公河水位降至20年来最低点,将对沿河地区的稻米生产带来严重冲击。受惠于与东盟自贸区的贸易协定,我国自东盟国家粮食进口大幅增长,东盟已经成为我国粮油产物的重要进口来源。若越南和泰国大幅减产,不仅直接引发全球米价上涨,也会对我国大米进口及国内粮油市场带来不利影响。
为此,深圳海关建议,加强对农产品国际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工作,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内粮油价格调控体系,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同时,合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保障市场稳定。继续落实惠农政策,逐步完善国家收储制度,切实提高农民种粮收益。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,加强对水源的规划、保护和合理利用,提高科技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水平。